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安全警示 > 正文

【今日辟谣】“6级大地震”系谣言!

2025年09月29日 14:54:52    甘肃省委网信办

2025年9月28日晚,“今晚会有6级大地震”“地震还要持续3~5天”等不实信息蔓延,引发全县群众恐慌情绪,特别是部分自媒体为博流量,对户外避险场景过度渲染传播。在此,县网信、网安部门郑重声明:此类言论均为毫无根据的谣言。

一、权威数据:主震已释放绝大部分能量,余震强度呈衰减趋势

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,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发生5.6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公里。9月27日6时28分,甘肃定西市漳县发生4.3级地震,震源深度13公里,全县13个乡镇均有明显震感,均遭受不同程度灾害影响。截至2025年9月29日8时共记录到余震117次,其中3级及以上余震5次,3级以下余震112次,震级已呈现明显衰减态势。
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教授王墩等专家明确指出,此次地震属于“主震-余震型地震”,主震已释放绝大部分能量,后续余震强度不会超过主震,更不存在“6级大地震”的可能性。

二、依法打击:造谣传谣涉嫌违法,必受法律严惩

地震预测是需经严格科学论证的专业领域,我国《防震减灾法》明确规定,除中长期研究成果或学术交流外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,更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此类信息。此次编造“6级大地震”“持续3~5天”等谣言的行为,以及部分自媒体为引流刻意放大恐慌的操作,已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散布虚假险情引发恐慌的,可处行政拘留并处罚款;若情节严重,还可能触犯《刑法》中的“传播虚假信息罪”,面临刑事追责。目前,县网信、网安部门已对涉谣信息开展全面溯源,2025年9月28日,县网安大队已对网上发布不实信息的三名属地网民“@奋斗丝”“散养哥”“**哥”进行约谈训诫,对造谣传谣人员将依法从严查处。

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请广大网民擦亮眼睛,不造谣、不传谣、不信谣,共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。

三、科学避险:这些知识请牢记,拒绝“盲目避险”

恐慌源于未知,科学应对才是关键。地震避险需远离误区,掌握核心技巧:

(一)室内避险:“躲”比“跑”更安全

1.地震发生时若在室内,切勿慌忙冲向户外,应立即躲在桌子、床等坚固家具下方,一手抓牢支撑物,另一手护头防砸伤;无遮挡物时,可蹲在房间墙角,用枕头、书本等保护头部。

2.避开电梯、阳台、窗户及悬挂物(如吊灯、空调外机),切勿跳楼逃生——即使低楼层,跳楼也可能造成重伤或被坠物砸伤。

(二)户外与车内避险:远离危险源是核心

1.若已在户外,需远离建筑物、路灯、高压电缆等易坠物区域,避免在马路奔跑或随意转移,选择开阔地带蹲下护头。

2.驾车时遇地震,应立即停在远离桥梁、树木、高楼的安全区域,待晃动停止后再撤离,切勿在车内滞留过久。

(三)余震应对:保持警惕但不恐慌

后续若遇余震,无需再次撤离至户外,可在室内按上述方法短暂避险。余震持续时间短、强度弱,盲目户外过夜反而可能面临风寒、踩踏等次生风险。

(四)预警设置:手机预警为安全“加分”

公众可立即开启手机地震预警功能:华为、荣耀用户在“设置-安全-应急预警通知”中开启,小米用户通过“手机管家-家人关怀”设置,OPPO、vivo用户可在安全或天气App中激活,微信也可通过相关功能接收预警信息,为避险争取宝贵时间。

四、郑重倡议:相信权威信息,尽快恢复正常秩序

当前,救灾减灾及民生保障工作正有序推进,社会秩序总体稳定。县网信、网安部门再次提醒:

1.认准权威渠道:地震相关信息请以中国地震台网、甘肃省地震局及官方媒体发布为准,对“非官方来源”“内部消息”等信息坚决不信。

2.抵制谣言传播:遇到涉震不实信息,做到不转发、不评论、不扩散,可随手举报或通过“12377”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。

3.恢复正常生活:主震能量已释放,余震风险可控,请广大市民尽快返回住所,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,避免因盲目避险影响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。

灾难面前,秩序是最好的“防护盾”,理性是最稳的“定心丸”。县网信、网安部门将持续加大对涉震谣言的打击力度,与全社会共同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和安定社会秩序。


中共漳县县委网信办 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

2025年9月29日

来源:中共漳县县委网信办 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