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安全警示 > 正文

有学校实施班级隔离!近期高发!医生提醒→

2024年05月22日 12:27:32    广州日报综合南方+、中国新闻社、都市快报

近日

“一个班9人发烧请假”

引发关注

据了解

9名发烧请假的同学

感染的病毒各不相同

流感、腺病毒

呼吸道合胞病毒都有


从大人到小孩

轮流得了一遍


近期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以甲型流感、百日咳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腺病毒等为主,近一周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患儿数量明显增多。


多名专家表示,目前门诊量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,多数患儿的症状较轻,公众无需过分担忧。面对夏季呼吸道疾病共同流行的局面,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外,尽快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疾病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方式。


医生表示,近两周接诊的患者中,发热的患儿明显增加以感染流感病毒为主,大部分是上学的孩子不少家庭从大人到孩子都轮流得了一遍流感。

此外,医生发现,部分流感患儿的症状较重,治疗时间偏久。同时,出现流感并发症的患儿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多,少数患儿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,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


为何夏季会

出现流感高峰?


“流感有‘破窗效应’。”医生解释,人感染流感病毒后,呼吸道黏膜会损伤,身体抵抗力会明显降低,原本定植在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成为致病菌,便会出现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。


医生分析还与流感毒株进化速度快有关。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例,一个甲型流感病毒可能会感染成千上万人,感染人群基数变大后,容易导致流感毒株变异,“但我估计随着人们不断接触病原体,自身抵抗力会得到锻炼,可能明年的情况会好很多。”


医生建议,孩子一旦出现发烧最好第一时间做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,若确诊为流感,要在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


疱疹性咽峡炎和

手足口病有增多趋势


“最近一周,门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有所增多,但大多数人是轻症,以出皮疹为主。”医生介绍,每年4月至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,可通过飞沫、接触及食物污染等途径传播,5岁以下儿童高发,通常会出现发热、口腔疱疹、手足皮疹等症状。


“患儿要警惕疱疹性咽峡炎可发展成手足口病。”医生表示,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,随着气温的升高,该科室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数量在上升。


如何区别?


医生介绍

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

只会出现在口腔内

而手足口病患者

不仅口腔会出现溃疡、疱疹

连同手、足和臀也会长疱疹


疱疹性咽峡炎很少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,但少数手足口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,如脑炎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等,尤其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,死亡率较高。


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药物,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,如进行退热、做好口腔清洁、防止交叉感染等。


医生表示,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会通过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,“除了日常加强防护,接种肠道病毒71型(EV71)灭活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


医生提醒,疫苗接种后可提供有效的保护效力,但疫苗主要针对的是常见的病毒株,对变异的病毒株的预防作用会有所减弱,孩子仍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。


对于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的患儿,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,手心、脚底、咽喉不一定会出现大片疱疹,可能只是表现为腹痛、呕吐,皮肤有散发红色皮疹,容易被漏诊和误诊,因此做好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。


不建议患者自行用药


医生表示,在门诊经常遇见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同时来看病,或两个孩子先后来看病,“不要把孩子发烧、咳嗽不当一回事,稍微拖几天可能会酿成大错。”


存在少部分反复、交叉感染的孩子,比如接连感染了肺炎支原体、百日咳、流感等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他分析与孩子们免疫力和抵抗力弱有关。


医生表示,可通过正确的护理、全面的营养、适当的锻炼和开心的心情,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,“高质量的睡眠是第一位的,孩子吃得好、休息得好,抗病能力自然就会增强。”


针对反复生病、免疫力特别差的孩子,医生建议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,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,以降低感染病原体的概率。


科学及时地接种疫苗同样重要。比如,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,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。


又比如,接种百白破疫苗,可有效预防白喉、破伤风和百日咳,建议将疫苗的接种时间提前至2月龄,孩子5岁时再打一个加强针,可有效减少百日咳发病率。


针对已经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儿,除了个人戴好口罩、做好手卫生等,不要去密集场所,尤其是学校,以防出现交叉感染。


另外,居家检测服务目前被广泛使用,郝虎提醒,由于核酸检测极为灵敏,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误报或“假阳性”,导致治疗方向完全错误。


若检测结果的病毒定量极高,如超过正常范围几百甚至几千倍,阳性的概率较高,相反,若病毒或者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定量非常低,不一定是阳性致病微生物,不建议患者自行买药。患者可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,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,合理使用正确的药物。

来源:广州日报综合南方+、中国新闻社、都市快报